小兒脾胃虛弱,秋節(jié)最易出現(xiàn)脾胃失調的現(xiàn)象。那么,在這干燥的秋季,該如何呵護寶寶的脾胃呢?來看看本期專家?guī)Ыo您的建議吧。
秋季寶寶易患腸胃病
進入秋季,小兒腸胃病呈高發(fā)態(tài)勢,其中小兒腹瀉為多見。小兒秋季腹瀉分為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以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者為多。輪狀病毒經(jīng)糞—口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jīng)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多發(fā)生在6~24個月的寶寶,其特點是起病急,常先有發(fā)熱、嘔吐癥狀,隨即發(fā)生腹瀉。大便次數(shù)較平時明顯增加,每天可達7~8次,甚至10余次,便質稀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可帶少量黏液,腥臭味不重,腹瀉較重的寶寶常需要適當補液治療以防脫水。非感染性腹瀉多與進食不宜消化或過食寒涼食物有關,寶寶不伴有發(fā)熱、嘔吐等癥狀,大便次數(shù)每天多為2~3次,偶有多至4~5次者,便質多呈糊狀,寶寶的精神狀態(tài)尚佳。
小兒的生理特點即是“脾常虛”,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尚薄弱,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的小兒,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導致脾病濕盛而發(fā)生腹瀉。夏季炎熱,寶寶們多過食生冷瓜果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加之現(xiàn)代的空調取冷、游泳嬉戲過多等,可使寶寶脾胃受寒濕侵襲。又長夏多濕,濕邪困脾,導致脾運水濕功能進一步減弱。因此,在內外因的作用下,進入秋季,寶寶易發(fā)生腹瀉。
腹瀉貼劑、藥膳助調理
若寶寶不慎已發(fā)生腹瀉,在醫(yī)生的診治后不妨配合下列方法:
適當選用外用貼劑
若寶寶便稀多沫無明顯臭味,腸鳴腹痛或伴怕冷、鼻塞流涕,可取干姜、艾葉、小茴香各15g,川椒10g,共研細末,臨用時取藥末5g,以鮮姜汁調糊敷臍,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次貼敷2小時,每日換藥1次,可連用5~7日。
若寶寶比較瘦弱,進食多一點就腹瀉,大便時干時稀,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常飯后不久即腹瀉,可一日數(shù)次,面色萎黃、乏力、舌淡、苔白。家長可取黨參、白術、茯苓各20g,山藥、蓮肉、薏苡仁、砂仁、白豆蔻、木香各10g,先研細末,用時取藥末5g,用鮮扁豆煎汁調糊敷臍,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次貼敷2小時,每日換藥1次,可連用7日。
若寶寶表現(xiàn)為腹脹、腹瀉、瀉前哭鬧、瀉后痛減,大便臭味重,常伴有嘔吐,舌苔垢膩,這樣的寶寶多伴有食積。家長可取五倍子、干姜、吳茱萸、公丁香、川椒各10g,共研細末混勻備用,用時取上述藥末5g,用黃酒或醋調糊敷臍,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次貼敷2小時,每日換藥1次,可連用5~7日。
專家提醒敷貼若不適,要暫停
以上貼敷過程中,若寶寶皮膚出現(xiàn)發(fā)紅、瘙癢,甚至起小紅疹子,說明皮膚過敏,須暫停應用。
自制小藥膳
蘋果膳
將蘋果洗凈蒸熟,去皮、核,將果肉搗成果泥食用,每次30~50g,每天3次,連續(xù)服用5~7天。蘋果為堿性食物,內含果膠和鞣酸,具有收斂、止瀉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吃煮熟的蘋果時,不宜加糖,否則可能加重腹瀉。
胡蘿卜泥
將胡蘿卜洗凈蒸熟后搗成泥狀食用,每次30~50g,每天3次,連續(xù)服用5~7天。胡蘿卜被稱作“小人參”,具有健脾化滯的功效,能夠健脾止瀉。
秋季防腹瀉2貼士
●防止腹部著涼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說:“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秋天自然界萬物的容積、形態(tài)逐漸平定下來,不再表現(xiàn)出明顯的生長狀態(tài),大地一片清肅。此時陽氣開始收斂,陰氣逐漸上升。要注意保護寶寶的小肚肚,不要著涼,防止寒涼刺激腹部,以免損傷寶寶脾胃功能而出現(xiàn)腹痛、腹瀉。
●保證足部溫暖
“寒從腳下生”,腳部是陰陽經(jīng)穴交會之處,皮膚神經(jīng)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保證足部溫暖,就能夠抵御寒邪從腳下侵襲,可以預防寶寶感冒、咳嗽、腹痛腹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