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著我,我是小班里的“小超人”
小朋友說:“你怎么不哭呀!哎呀你留級了呀!”
現象:入園太早的寶貝,上了兩年小班
小班新學年開學時,總是此起彼伏一片哭聲……在所有的孩子當中,潘陽卻從沒有哭過,他總半是不解半是嘲諷地勸人家:“有什么好哭的!”老師好像也很給潘陽面子,教什么新本領時也讓潘陽做示范:“舉手發(fā)言應當怎么舉,看潘陽的!”“小手怎么才能洗干凈,下面我們請潘陽小朋友先來洗給大家看!”
潘陽得意了差不多有一個月,有一天,一個同班小朋友披露了一個絕大的秘密:“你們知道為啥潘陽一開學就不哭?為啥他早就會洗手,會系鞋帶?他上過一年小班了!他是個留級生!”從此,潘陽“悲劇”了,以前搭積木沒人跟他玩,因為他太小,笨手笨腳老出錯;現在沒人跟他玩,是因為“壞孩子才留級”。
專家建議:
開誠布公?,F在很多幼兒園因為師資、安全方面的原因不辦小托班,有些上小班年齡不夠的孩子,因為家里實在沒有人帶,就會選擇上兩年小班,或春季入園,先跟上一屆上半年小班,再跟下一屆正式上小班,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很顯然,家長和老師對“小留級生”的壓力都估算不足,比如,潘陽留級的事實披露后,他的心態(tài)就會由“惶恐的驕傲”變成“委屈的自卑”,這對一個滿心期待要做榜樣的小男生來說,打擊實在太大了。世間沒有不透風的墻,與其隱瞞,老師不如征求家長同意后,一開始就對全體小朋友開誠布公:“咱們班的潘陽小朋友已經上過一年小班了,因為升中班年齡不夠,老師希望他再上一年小班,來當老師的小助手。”
激發(fā)示范意識。老師甚至可以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給潘陽發(fā)一個小紅本兒當助手聘書,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fā)潘陽的責任感,讓他有一個以身作則的示范意識,同時又巧妙化解了對他“連上兩年小班”的質疑。另外,在這一年中,潘陽媽媽和要跟老師取得共識,就是老師對潘陽不要流露出過多的偏愛,這種對得意弟子的偏愛,是妨礙潘陽在新集體中融入的。
2、別理我,我是大班里的“無趣寶貝”
小朋友說:“你連拼音也會?那你怎么還不跟你的同學升小學?”
現象:無法提早入學,上了兩年大班
季彬插入大二班時,應季彬媽媽的要求,老師是這樣對大家說的:“季彬小朋友是轉學過來的,他畫畫得好,滑滑梯走軟梯都是高手,還會一點武術。”
但時間長了,學同樣的東西,季彬本來就意興闌珊,加上老師后來覺得應當打擊一下他的傲慢,干脆不給他發(fā)言機會,季彬就覺得在幼兒園非常無趣,他后來要么在課堂上打瞌睡,要么起哄搗亂……
專家建議:
1、提前“留”。孩子的接受能力毫無問題,只不過因為年齡小了一兩個月,不到小學的入學年齡,所以必須在幼兒園留一級,這樣的無奈很多家庭都有過,萬一不得不留級,我們主張“提前留”。也就是說,連上兩年小班或中班的副作用,比連上兩年大班要小些,這不只是因為孩子越大,自尊心越強,對“留級生”的身份更敏感,還因為幼兒園小班或中班以綜合活動和游戲為主,到了大班,迫于種種壓力,老師必須系統化地教授拼音和算術,這時,學過一遍的孩子就會有強烈的“賣弄”或“厭學”情緒,這對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是打擊。
2、不打擊求知欲。萬一寶寶必須在大班留級,應當怎么辦?老師可以和季彬這樣的孩子答成一個協議:“老師知道你都會了,那發(fā)言機會是不是應當多給那些不太會的小朋友?你會了就舉右手,老師就朝你笑一下,點點頭;要是你實在想發(fā)言,就舉左手,老師一定會叫你,這是咱倆的小秘密,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老師也可以給季彬一些聽課時的自主權:“要是你都會了可以不聽,老師借書給你看。”但不要把這當作季彬一個人的特權:“其他小朋友要是都會了,也可以到老師這里參加一個認拼音和認字游戲,老師認為你可以,一樣可以去靠窗那個桌子看書。”
3、我不起眼,但我卻是“留級生”
小朋友說:“我姐姐比你小都上小學了,你怎么還在上大班?”
現象:發(fā)育遲緩跟不上,成為小小留級生
趙可純是個內向到有點木訥的女孩子,第一年上大班,過了不到兩個月老師就找她媽媽嚴肅地談過話,說孩子不夠機靈,接受能力挺差的,而且特別膽怯和被動。“要是沒有一個老師坐在她旁邊拼命鼓勵她,她過20分鐘還是一個字也不寫。問她為什么不寫,她眼淚都要下來了,說她老寫錯,老被人笑,又說她不想上大班,更不想上小學,想退回到中班去。”
媽媽在趙可純大班畢業(yè)那年做了個重要決定:再上一年大班,等她身心再成熟一點,也許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可能是因為學第二遍的緣故,趙可純可以跟得上了,雖然在班上還不是最拔尖。這年1月,趙可純過7歲生日,這個善良的小姑娘讓媽媽送了一只大蛋糕到班上來,請全班小朋友吃,吹蠟燭時,有小朋友問:“趙可純你怎么7歲還在上大班,我表姐比你小都上小學了,好奇怪呀!”趙可純萬分窘迫。
專家建議:
不隱瞞。我們再三建議不要隱瞞孩子是“留級生”的現實,因為一旦瞞不住,對孩子的打擊更大;而隱瞞這件事,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背負著說謊的良心債,覺得自己更是另類。
發(fā)掘天賦。當然,不必直言寶寶是為什么留級的,可以對孩子們包括留級生本人,善意地道出另一個理由。比如:趙可純一直對畫畫有很大的興趣,趙可純媽媽說,假如這么快就要天天學寫數字,寫拼音,搞珠心算,趙可純就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畫畫了;再比如,趙可純一直想自己為童話畫插畫,她想在上小學前實現這樣的夢想;當然,這么說的前提是,趙可純真的喜歡畫畫。挖掘孩子的天賦,把她的留級事件說成是為實現夢想做的一個決定,就大大減輕了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她確認自己只要努力,就算是像蝸牛那樣慢慢往上爬也可以有進步,且變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