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寵愛讓孩子不能完成“去自我中心”的進程

  孩子是按“知己——知彼”的規(guī)律成長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慢慢成長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去自我中心”的能力,對孩子將來適應外面的世界非常重要。
  
  琳琳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醫(yī)學院畢業(yè),順利進入一家大醫(yī)院工作。琳琳業(yè)務能力很強,卻總是和同事處不好關系。因為不管什么情況,琳琳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做事的準則。不但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都聽不進去,還總覺得自己有道理。如果她心情不好,就會都寫在臉上,對誰說話都沒有好氣。漸漸地同事都對她敬而遠之,領導也找她談話,希望她能處理好人際關系,但她覺得特別委屈。

  臨床診斷:媽媽的過度關注使孩子自我中心化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在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中,存在一個“自我中心化”的過程,他們不能把自己和外在環(huán)境、自己的愿望和現(xiàn)實分開,只是以自己為中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交往的發(fā)展,兒童需要經歷“去自我中心”的過程,與外界產生分化,以適應外面的世界。自我中心與去自我中心相互對應著發(fā)展,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孩子的內心一直停留在自我中心階段或自我中心極端化,人生中會出現(xiàn)很多發(fā)展困擾。
 
  名詞解釋:

  自我中心化:兒童以他自己的感知動作、情緒情感、主觀意愿等為中心,從自己的視角或立場對待周圍世界中的一切。他沒有也不能意識到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或多個角度去審視、理解和對待外在的人、物、事、或某種觀念。
 
  去自我中心:在動作協(xié)調的基礎上,兒童逐漸學會區(qū)分主體與客體,認識到自我,并盡可能找到自我在世界中的地位,因而能夠在自我與世界、自我與他人之間建立相互聯(lián)系,這就是去自我中心的過程。
 
  缺少“去自我中心”的經歷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停滯

  在咨詢中了解到,琳琳出生時早產,從小體質弱,這讓媽媽從心理上對琳琳有種愧疚感。媽媽因此放棄工作,一心在家照顧女兒。對于媽媽的決定,全家人都很支持,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琳琳也是寵愛有加。琳琳是全家人的中心,在倍加呵護下,她像驕傲的小公主一樣一天天長大。

  嬰兒剛出生時處在一種完全沒有分化的混沌狀態(tài),不知道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一個“外面的”世界,會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處于一種“自以為是、無所不能”的狀態(tài)之中。媽媽因為對孩子的愧疚心理而把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琳琳身上,這讓琳琳產生了“自己過度重要”的感覺。在琳琳成長的過程中,全家人的寵愛使她沒有經歷“去自我中心”的過程,心理發(fā)育停滯在了自我中心化階段。
 
  過度自我中心使孩子不能與他人之間建立相互聯(lián)系

  沒有經歷“去自我中心”過程的孩子長大后心理年齡偏小,對自我的評價失衡,過高地膨脹自我角色,形成過度自我中心。常常由于動手能力弱,眼高手低缺乏責任感,感受他人情緒及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弱,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在環(huán)境適應、工作、情感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琳琳雖然已經成年,但內心一直像個不愿長大的小公主,總覺得世界應該圍著自己轉,不會區(qū)分自我和他人,也不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導致她不能順利和他人建立相互聯(lián)系,人際關系緊張。
 
  育兒建議:培養(yǎng)孩子“去自我中心”的能力,幫助孩子從自我走向世界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自我中心”的階段。如果自我傾向過于嚴重或到了4-5歲,甚至6-7歲,還停滯在自我中心階段,這就成了問題。過度、極端化自我中心的形成往往與不恰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有關。父母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去自我中心”的能力,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以適應將來的生活。
 
  培養(yǎng)孩子的移情能力 引導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名詞解釋

  移情能力,即同理心,簡單說就是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感知他人的痛苦的能力。

  幼兒往往在情感上還不能區(qū)分自己和他人。父母向孩子表達情感,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影響,能培養(yǎng)孩子的移情能力,促進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減少自我中心,有利于孩子和他人之間建立聯(lián)系。

  像小勇想要寧寧的卡片,寧寧不給,小勇就搶走了寧寧的卡片。寧寧大哭起來?;氐郊?,媽媽對小勇說:“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這有一只小熊。它現(xiàn)在是你的,但力量大的人就可以得到它。”媽媽拿走了小熊,之后問小勇:“如果有人比你高比你壯,搶了你的東西,你會覺得怎么樣?”小勇說:“我會很難過。”媽媽說:“寧寧現(xiàn)在就很難過。”小勇知道了“搶別人的東西不對的”,產生內疚的感覺,第二天就把卡片還給寧寧,還主動說了對不起。

  可見,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需要父母引導。作為父母,應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和比喻等手段引導孩子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進孩子從“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別人。
 
  平衡家庭注意的焦點

  父母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孩子的身上,這樣很容易溺愛孩子。溺愛會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是孩子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理所當然地圍著自己轉,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父母應有意識地平衡家庭注意的焦點,把孩子視為獨立的一個人,視為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的一個人。這樣就會使孩子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也看到別人。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度保護、封閉孩子會使孩子失去與他人游戲的機會,也會使孩子失去認識他人價值的機會。在集體活動中,能使孩子品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體驗到與他人合作的意義,從而走出自我中心的誤區(qū)。
 
  專家介紹:高麗,甘肅省河西地區(qū)首家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心悅心理工作室創(chuàng)辦人,資深心理咨詢師。擅長兒童問題行為治療,焦慮、強迫神經癥的心理治療,婚戀情感咨詢等。

育兒網(wǎng)廣播

《心理育兒》雜志介紹

針對0-6歲兒童成長中的各類心理、行為、情感等方面的問題,給出專業(yè)見解與指導;從中醫(yī)學的角度關注寶寶的身體健康,依據(jù)中醫(yī)理論對孩子進行日常養(yǎng)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