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寶寶骨骼的發(fā)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就像寶寶仰睡過多后腦勺容易扁平一樣,寶寶的雙腿也很容易“走樣”。無論家有男寶還是女寶,父母都希望寶寶長大后有著令人艷羨的筆直長腿。那么,如果想要寶寶腿型好看,除了先天遺傳學的因素外,到底哪些后天因素會是影響寶寶腿型的關鍵呢?今天,寶寶成長課就來教教各位父母“內外兼修”打造寶寶漂亮腿型。
家長必學--正確認知寶寶的腿型異樣
①排查“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是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這種疾病越早發(fā)現越易治。但這種病癥在寶寶走路前不易發(fā)現,如果寶寶學走路后跛行或一搖一擺像個小鴨子,治療起來就會比較困難了。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篩查在許多國家已經被列為新生兒篩查項目,事實上,家長也可以自行進行判斷,讓寶寶仰臥在床上,將其雙腿的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各屈曲90度,再使兩腿向外展。如果雙膝外側能同時接觸床面,像只小青蛙一樣,說明寶寶的髖關節(jié)沒問題;如果其中一條腿的膝外側不能平放在床面上,就有脫位的可能,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去醫(yī)院進行檢查。
②正視“階段性腿型變化”
寶寶是否為病理性O型腿,與年齡息息相關。1歲半以前,寶寶的腿型呈15度左右的膝內翻,看起來是O型腿;1歲半以后,寶寶的腿型逐漸外旋而變直,O型腿慢慢會消失;待到2歲半至5歲,寶寶的腿型開始出現膝外翻,看上去變成X型腿;直到8歲左右,寶寶的腿型才基本和成人的正常腿型一樣。一般情況下,媽媽不用擔心寶寶的腿型,但當寶寶出現的O型腿或X型腿雙側不對稱,或者是角度過大和不符合生理年齡變化時,則可能是病理性的O型腿或X型腿,需要去醫(yī)院檢查。
③警惕“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
造成寶寶出現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主要原因是嬰幼兒時期維生素D攝入不足引起佝僂病所致,這種疾病是不存在遺傳問題的。而預防佝僂病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0-3歲期間常規(guī)服用預防劑量的維生素AD制劑(如伊可新),并適當補鈣。
內在“養(yǎng)”--補充日常所需營養(yǎng)素
①選擇適合骨骼發(fā)育的鈣質:想要寶寶個子高高、腿長長,鈣質的補充必不可少。但是,補鈣也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每天應攝入的鈣量約為300-400毫克,如果攝入的過多,未被吸收的鈣質會增加便秘風險,甚至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家長給寶寶選擇鈣劑要遵從“五高一低”原則:含鈣量高,溶解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腸道吸收度高,安全性高,重金屬含量低,以經過多年臨床驗證的蓋笛欣(復方碳酸鈣泡騰顆粒)為代表,更加適合嬰幼兒補充。另外,寶寶骨骼發(fā)育所需的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也要保證日常食物的供給,如適當添加肉、蛋、豆及豆類食物。
②促進鈣質吸收的營養(yǎng)素:據相關數據顯示,很多孩子真正缺的不是鈣而是維生素D。維生素D的作用是保證鈣被腸道充分吸收,同時保證體內的鈣不會從尿液里流失。如果維生素D量不夠,就會表現為缺鈣。另外,維生素A對促進嬰幼兒骨骼生長意義重大,如果缺乏會造成骨骺端成骨障礙,使孩子發(fā)育遲緩。但是,維生素A和D屬于脂溶性纖維,主要存在于動物肝臟中,不易在日常食物中獲取。因此,醫(yī)生建議媽媽們從寶寶出生15天起,每天補充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并堅持到3歲。AD同時補充,可以促進鈣吸收,預防寶寶患佝僂病、O型腿、X型腿、肋骨外翻等。
外在“糾”--避免寶寶日常不良習慣
①糾正寶寶不良坐姿:家長需要隨時糾正寶寶的不良坐姿,避免寶寶W型跪坐姿勢。腿部變形造成大腿內側肌肉過于緊繃,家長應鼓勵寶寶盤坐或坐小椅子,可利用盤坐姿勢伸展緊縮的筋肉,加以矯正腿變形的情況。
②不宜過早使用學步車:如果寶寶尚不能自行扶物站立,表示其骨骼發(fā)育尚未健全。寶寶在學步車里雙腿需要撐開,家長如果強行將其放入學步車內,很容易造成腿骨或膝關節(jié)變形。因此,學步車最好等寶寶可以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后再用,甚至可以不使用。
③不要長時間趴著睡:寶寶趴睡時,足踝會呈現內翻或外翻狀。對于每天長時間處于睡眠狀態(tài)的小寶寶而言,趴睡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可以讓寶寶側臥或者仰臥、俯臥姿勢交替進行,更利于寶寶骨骼的生長發(fā)育。
另外,在寶寶能夠正常走路后,可適當的增加體育運動,以加強機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促進生長激素分泌,有利于加快骨組織生長和骨骼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