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總喜歡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做到100%的努力,比如上全市最好的學校、用最好的教材、報各種各樣的特長班……甚至剝奪了孩子正常玩耍的時間,但是這種“刻苦”思想就一定正確么?會不會得不償失呢?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
1.“勤奮”和“刻苦”是兩個概念
首先,父母要搞清楚,可以讓孩子勤奮,但并不一定要刻苦,“刻苦”是指一種堅韌的意志品質(zhì),用在學習上總是給人一種“孩子偷穿了大人的鞋子的感覺”,學習就一定要“苦”么?
父母那一輩的人吃的苦總是比孩子們要多,但并不意味著孩子們就一定要吃苦,畢竟時代不同,父母要走出這種思想上的誤區(qū),可以讓孩子勤奮,但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刻苦,因為“吃苦”本身就是一種消極的暗示,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
2.人人都喜甜不喜苦
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熱愛和喜歡的事情,而逃避或者拒絕去做自己厭惡的事情,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如果讓孩子刻苦的學習只會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相反,如果讓孩子感覺到學習的樂趣,反而更能激起孩子的學習欲望,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學習好的話,能收獲很多的知識、能變得更聰明……這樣積極的暗示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愛學習了。
3.明確學習的目的
拿些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父母打算給孩子報個游泳班,但是孩子就是不想學習游泳,那該怎么辦?父母可以給孩子明確下學習游泳的目的,告訴他,游泳是一個生存技能,是一個如果以后在外面發(fā)生意外的話,可以自救的本領。
這就無關“苦”還是“不苦”了,因為這是多數(shù)人多要學會的。還有,學習外語是為了和外國人交流用的,學習語文是為了提升自我的文學修養(yǎng)。像這樣把話說開,孩子會更愿意自主地去學習。
很少能有人在不喜歡一件事情的基礎上卻能把這件事情做得好的,更何況是心智等各方面都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呢?所以,父母要區(qū)別勤奮和刻苦,不要強行給孩子灌輸學習要刻苦的這種思想,因為往往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地討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