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會陰側切術后如何護理

本文Tag標簽:產婦/會陰側切/護理??

  在分娩的第二產程中,如果產婦出現難產,醫(yī)生為了防止盆底肌肉過度伸展而裂傷,保護陰道軟組織,避免產后會陰和陰道松弛,常會通過會陰側切手術助產。會陰側切術分娩是一個很小的產科手術,在陰道口左下部切開3—4厘米左右,待胎兒和胎盤娩出后,醫(yī)生會把切開的傷口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通常4—5天即可拆線,但傷口位于尿道口、陰道口、肛門交匯的部位,很易發(fā)生傷口感染而不愈合,所以護理上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外陰清潔以防感染。勤換衛(wèi)生墊,避免浸泡傷口,增加愈合困難度;每天用溫水勤沖洗會陰部,每次便后要用新潔爾滅消毒棉由前向后擦拭外陰。

  (2)防止會陰切口拆線后裂開。產后早些下床活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魚湯、豬蹄湯等,不吃辛辣食物,保持排便通暢;產婦一旦發(fā)生便秘,不要屏氣用力,可用開塞露幫助通便;拆線后的幾天內,避免做用力下蹲動作,解便時先收會陰和臀部后再坐在馬桶上,以防會陰傷口裂開;坐位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避免傷口受壓使切口表皮錯開;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使傷口再度裂開;不宜在傷口拆線當日出院,因傷口裂開多發(fā)生在拆線當天。(3)避免傷口發(fā)生血腫。產婦在最初幾日內,應該采取右側臥位,以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不致發(fā)生血腫,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人傷口內,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注意刀口情況,若術后l—2小時內傷口疼痛,且越來越厲害,很可能形成了血腫,應馬上通知醫(yī)生;一旦發(fā)生血腫,可用50%硫酸鎂溶液冷敷。

  (4)避免會陰切口發(fā)生感染。當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時,遵醫(yī)囑服用抗生素,用1:5000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傷口,每天2次,每次10~15分鐘。

  (5)護理有水腫的傷口要小心。有些產婦會由于第二產程較長而傷口水腫,使縫合線緊勒,可用95%的酒精紗布或者50%的硫酸鎂溶液熱敷或濕敷,每天2次。另外,產婦躺臥時抬高些臀部,可以減輕局部水腫。

  (6)飲食要恰當。術后一周內,產婦應該進食含纖維質少的食物如牛奶等,以防形成硬便而不利會陰切口愈合。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