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月子期間不宜濫用中藥

  中藥一直以來備受人們的推崇,因為中藥的調理功能比較強,既治標,又治本。對于產婦來說,在產后服用某些中藥,就可以達到補正祛瘀的作用,對身體很有好處,如產后保健湯,包括以下草藥:當歸、桃仁、紅花、益母草、灸甘草、連翹、敗醬草、枳殼、厚樸、生地、玄參、麥冬等,可以滋陰養(yǎng)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理氣通下,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體質,促進子宮收縮,促進腸胃功能恢復及預防產褥感染。
 
  很多女性在妊娠期用藥非常謹慎,而生下孩子后,用藥也就不那么注意了。殊不知,從保護乳母和嬰兒的角度出發(fā),有些藥物是不宜用的。但是,哺乳期的產婦用中藥,還應當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有些中藥可通過乳汁影響到寶寶的健康。一般來說,乳母一定要忌用中藥大黃,因為大黃不僅會引起盆腔充血,使陰道出血增加,還會進入乳汁中,使乳汁變黃。另外,炒麥芽、逍遙散、薄荷有回奶作用,乳母忌用。如果產婦一切正常,最好在哺乳期不要用中藥。

  我國明代婦科專家傅山在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中提出了“產后用藥十誤”,列專篇對產后用藥進行了警示,哺乳期的婦女禁止接種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尤其在剖腹產前不宜濫用高麗參、洋參、魷魚等滋補品。而在產后產婦的身體更不適宜大補,而是該溫補,食用西洋參、黨參、枸杞、當歸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溫補效果。但剖腹產后的產婦不能過早食用雞湯、鯽魚湯等油膩食物,可在術后7~10天再食用。產后幾個月內最好每天吃兩個雞蛋,不能吃多,這既可以減少產后并發(fā)癥,還保證嬰兒的營養(yǎng)需要。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