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可以觀察到其父母管教方式的細微差別:也許媽媽是很沒有耐心并且很容易因為我們一點點小錯誤發(fā)脾氣,而爸爸則是永遠都不會責怪我們,即使我們在沙發(fā)上面灑了果汁,他們也會覺得這沒什么大不了的。研究人員表明:“父母們顯著不同的育兒風格是很容易導致孩子有行為問題的。”作為父母,我們要盡量避免處理問題的差異性。
1.做好前期準備
與我們的伴侶談論當你們兩個長大之后是如何自律的。育兒模式中我們經常會借鑒到自己的經驗,同時,這樣也可以給我們一個洞察對方風格的機會。問我們的伴侶,為什么他要選擇他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然后傾聽伴侶陳述理由(不打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耐心和尊重。如果我們不同意,那么問問自己,為什么反對伴侶的方法,在擔心什么?還是在害怕會發(fā)生什么?然后提出我們自己的管教方法,之后問我們的伴侶有什么顧慮或意見?公開探索上這兩種方案,平衡利弊,共同制定最后的規(guī)則和方案。
當我們開始有新的想法或策略,在安靜的地方和我們的伴侶進行私下討論,遠離寶寶的小耳朵。
2.絕對不要妥協(xié)
一旦提出了一個統(tǒng)一的育兒方案,就一定要堅持下去,決不能應為孩子的撒嬌而放棄原則。因為這樣基本上就等于前功盡棄了。如果我們的伴侶似乎氣餒了,或者他對于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感到不高興了,找一個私人的時刻,用溫和的語言表達我們的想法并對伴侶做出鼓勵。比如:“我知道你感到心煩,現(xiàn)在你想談談嗎?”如果我們的伴侶拒絕受理關于這個問題的談話,繼續(xù)堅持下去是很艱難的,但不要放棄。
3.利用感染力量
如果我們有能夠完全明確家規(guī)的適齡兒童,讓他們去傳達消息給正在學習家規(guī)的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會比像我們想象的還容易溝通。要時刻記住,我們和伴侶是一個團隊,年齡較大的兒童往往能夠促進我們更好的合作。還要記住及時重新審查規(guī)則和后果,使之能夠根據(jù)孩子年齡的需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