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習(xí)慣性地認為:父親對于孩子的安全問題比較漫不經(jīng)心,而母親對此卻更警覺。正如前面討論過的一樣,父親為這種方式辯解道,孩子需要學(xué)會如何獨自應(yīng)對完全陌生的局面,這樣,孩子們就能更好地成功應(yīng)對世界總會拋出的突然襲擊。研究員埃莉諾·麥考比(EleanorMaccoby)記錄了父親們的某種偏好,父親們往往想讓孩子變得“強硬”,從而能夠應(yīng)付那些會帶來身體和社會考驗的境況,這些考驗是孩子們終究要應(yīng)對的。
弗蘭克認為:“本在學(xué)校吃午餐時,沒有人會幫他把三明治外面的硬殼切下來,在別人把他的棒球帽從頭上拽下來時,也沒有人會拔打‘911’求助。最好的方法就是教會本自己處理這些事情。沒人會想去和一個長不大的嬰兒做朋友。”
詹尼弗則是完全相反的類型,她屬于那種警惕一|生更高的家長,弗蘭克形容她是“守護人”。在詹尼弗看來,“弗蘭克有些太強硬了。沒錯,本需要保護自己,但我們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做好準備之前確保他能感到安全。這個世界會讓他強硬起來,他的父母并不需要這么做”。她強烈地認為孩子“沒有必要感受過多的恐懼感,家長有必要讓他處于安全的環(huán)境中”。詹尼弗接著補充說,她寧愿“盡快地安慰或安撫孩子,因為在孩子害怕的時候,讓他自己去解決問題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這樣做不會幫助孩子去處理問題,倒是會促使孩子以后逃避問題”。
研究證實了這些相反的看法。研究表明,與父親相比,母親為孩子建造了一個限制性更強的安全區(qū)域。這也就是說,母親們給予孩子們留出的冒險空間和冒險機會更少。
從我們的經(jīng)驗來看,以上的研究結(jié)果不僅適用于孩子的身體安全方面,還適用于孩子的情緒健康方面。為了使研究清晰明了,我們將孩子的身體安全和情緒安全分開考慮,但我們要清楚地知道這兩個范疇只是名字有些差異而已。在孩子們的真實生活中,把身體和心理分開是完全不現(xiàn)實的。這是孩子們和大人的不同之處,也是孩子們?yōu)槭裁慈绱擞腥さ脑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