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不需要大人的陪伴和指導,自己獨自玩耍,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研究表明,孩子的獨立游戲,尤其是建設(shè)性的、有教育意義的游戲,比如搭積木、玩拼圖、畫畫、做手工等,能夠促進孩子的生理、智力和社會性方面的發(fā)展。
從嬰兒時期開始,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留一些自己玩耍的時間,避免形成孩子依賴父母陪伴的習慣。當然,家長在離開之前需要檢查安全隱患,玩具是否太小、有無破損,孩子周圍有無障礙物、電源、火源或其他危險品,孩子會不會從床上摔下等。孩子天然的好奇心往往能夠驅(qū)動孩子想方設(shè)法擺弄玩具,變著花樣玩。家長不要因孩子不按常規(guī)玩而干涉孩子,反而應該欣賞孩子的獨創(chuàng)性而表揚他。不要說:“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的,應該這樣。”
當孩子把玩具弄散了架,別忙著批評孩子或心疼錢,先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果孩子只是想知道火車為什么會跑,小鴨為什么叫,那么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原諒孩子的莽撞。別把孩子拆散的零件丟掉,那些小零碎對孩子來說是很新鮮的玩具呢。所以,你不妨這樣想:一個玩具變成了一堆玩具,也不吃虧呀。當然,你不希望家里所有貴重的玩具都成為孩子的實驗品,對于好奇心重、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你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廢棄物品,滿足他探究的欲望。不過,如果孩子是故意破壞玩具,就另當別論,屬于培養(yǎng)自我控制的問題了。
一歲半的果果在房間里不聲不響地玩了好一陣,媽媽猜:這回不知道又發(fā)現(xiàn)什么新玩意兒了,要不不會這么專心。媽媽悄悄地進去一瞧,果然,果果把床頭的卷紙全都扯了出來,在地板上彎彎曲曲鋪著,果果正坐在紙堆里,專心致志地把紙撕成細條呢。媽媽正想說:“你把好好的紙都糟蹋了。”但轉(zhuǎn)念一想,一卷紙也不過1塊多錢,權(quán)當給孩子買了玩具吧。她問果果:“你在玩什么呀?”孩子拍拍地上的白色卷紙說:“這是云。”又舉起一根紙屑說:“羽毛。”媽媽笑了,夸果果想像力豐富,心里在說:這卷紙沒白浪費。
對于一些不會自己玩,總是黏著父母的孩子,家長需要耐心地、一步一步鼓勵孩子獨立玩耍。有些孩子是依賴心理強,離開父母缺乏安全感,那么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在身邊玩,但自己在一旁看書看報,不參與他的游戲。慢慢地家長拉開與孩子的距離,雖然還在同一個房間里,家長在一旁做家務(wù),進進出出。有些孩子缺乏主動創(chuàng)造的意識,在玩時缺少花樣,因而依賴大人尋找樂趣。家長可以啟發(fā)孩子做各種嘗試,但不要替代孩子動手。家長可以在一旁指點:“看看,翻過來會怎樣?”“試試放進水里,會怎么樣?”“你還能變個別的花樣嗎?”注意要少給孩子設(shè)限制,當他自己想出一個主意時,及時夸獎他,孩子感受到動腦筋的樂趣和自豪,會更積極地思考了。同時,家長可讓孩子多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同伴之間的相互模仿,也會給孩子很多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