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恐懼癥”恐怕是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種進了一些孩子的心里,我們可以從他們磨磨蹭蹭或尋找各種借口以拖延去學校時看出來。有些孩子則干脆表達出來:或大哭大鬧,或喊叫著“我不要上學l”還有一些孩子卻真的不能去學校了,因為這時他們不是感冒發(fā)燒出虛汗,就是頭疼惡心肚子痛,甚至嘔吐起來。這當然不是裝出來的,而確實是生了病。這就是“過分憂慮失調癥”,對即將上學的六七歲的孩子而言,則是“入學恐懼癥”。孩子從小依賴父母,一旦離開,哪怕這僅僅是暫時離開或者變換了一下環(huán)境,也會令他們感到緊張不安,因為他們不知道將會發(fā)生什么。以往都是父母告訴他們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現(xiàn)在卻完全要依靠自己,而他們自己卻不知道能做什么,從何處著手。
這種恐懼心理常常是由做父母的造成的。
在孩子幼小時,父母會把家庭以外的環(huán)境描述得過于可怕,“大灰狼”、“狐貍精”在他們尚不知是什么東西時,就已作為兇惡的恐怖形象埋進了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當孩子淘氣不聽話時,父母總能“鎮(zhèn)住”孩子,讓他們老實下來。另一方面,大人又過分強調父母懷抱的溫暖,告知以爸爸媽媽是。多么多么”愛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不管怎樣,他們的要求最容易在父母那里獲得滿足。當他們因為什么過失惹惱了父母,至多是受些責罵,再厲害也不過是屁股上挨兩下“象征”式的巴掌,過后,父母還總是以某種獎勵的方式給他們進行“補償”。而外面的世界便沒那么多。便宜事”了,他們在那里碰到更多的是失望,這在他們上幼兒園時就已多少有了體會。
幼兒園的環(huán)境比起家里,在有些孩子看來簡直就像是“地獄”。這里不僅需要適應緊張嚴肅的“學前氣氛”,還要與各路來的“學前孩子”進行競爭。大家都必須遵守紀律,要互相比賽,做得好的孩子才會受到表揚,而這在家里并不存在。在家里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沒有誰和他們比賽競爭,對于父母的批評,孩子們有時也不一定放在心上,而在幼兒園里,老師的批評則顯然不一樣了,何況批評過后沒有誰會給予“補償”。家庭給予孩子的印象是溫暖的、熟悉的,與之相反,幼兒園的環(huán)境卻屬于陌生的“冷酷”。孩子對幼兒園以外的世界則充滿了無法預知的恐懼:一切又需要從頭開始了。對于沒有幼兒園經歷的孩子,這種恐懼感似乎更為嚴重。
家長們好像也深知孩子的入學恐懼心理。于是,我們經??梢钥吹叫W校的門口簇擁著眾多等候孩子放學的家長。他們焦慮不安地徘徊,互相詢問,一副“末日來臨”的樣子。一些做父母的把脖子伸進校門,左右窺探,深怕這學校的什么地方“埋著地雷,藏著陷阱”。
孩子入校的第一天,就給做父母的心頭平添了許多難以名狀的憂慮。也許,他們是想借助自己的所謂“大人的力量”,緩和一下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感。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不但不能減輕孩子的心埋負擔,反而使孩子認定了,學校是一個充滿危險的所在,否則大人們?yōu)槭裁丛缭谝荒暌郧熬烷_始了他們喋喋不休地“叮囑”呢。
盡管恐懼尚存,然而也有不少安慰,例如,父母手牽手地每日接送,就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他們認為,只要大人天天接送就不會發(fā)生什么問題,這也正是父母的想法,通過具體實施就傳達到了孩子的潛意識里。所以,哪天父母若是因為有事未能接送孩子,或是父母想讓孩子擺脫這種依賴感,就會使孩子的心頭增添一份恐懼感。
父母們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對孩子從小的過分疼愛,已使孩子失去了將來的依靠。因為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依賴他人而獲得的。相反,那些從小獨立性強的孩子則有更多自信、自覺和自制能力。上學的頭一天,“噢,那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一天!”他們回憶時會這么說。那么我們的父母在孩子上學之前,不妨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考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知道:
●孩子上學是不容回避之事,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遷就孩子,除非子生病。
●你可以把孩子領進校門,但必須讓他自己走進教室。
●對孩子無故提出的“請假”要求,決不讓步。
●當孩子尋找理由時,你可以告訴他,“我知道這些理由,有些有道理,有些可不一定,但只有到學校以后才能解決”。
●消除孩子“入學恐懼癥”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和其他孩子一起走進學校。
●如果家住得離學校近,最好讓孩子自己上學、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