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啟示之---警惕iq的神話
對智能的傳統(tǒng)理解假定我們學習和做事的能力來自單一的認知智能,人們認為這種智能相當容易測量,如此一來對評定學生以便把他們安排在適當?shù)膶W業(yè)水平非常有用。于是有的研究者帶著這種可能性開始實驗。本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首創(chuàng)智力測驗,用以分析兒童的智能以揭示其弱點。智商,即iq測試,就這樣誕生了。盡管binet的iq測試(即今天的stanford-binet量表)最初只是用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力缺點(從而也作為正確輔導他們的向導),但作為一種給在校學生歸類分等的方法很快流行了起來--盡管對這種通過一個測試給學生"編號"的做法有一些保留意見。特別在美國iq測試在與教育有關的幾乎所有領域進行著,成了一個"準國家標準"。
傳統(tǒng)的iq智商測驗往往忽視一個人的其他方面的智能而只考慮與學業(yè)成就相關的能力。但我們不能認為一個完不成高中學業(yè)卻在諸如商業(yè)等方面取得成就的人是個弱智者,同樣不能認為高iq且學業(yè)優(yōu)秀但步入社會后一無所成的人是個高智商者。于是人們開始懷疑甚至否定這種智力或智能的單元觀,將目光轉向智慧的綜合能力方面。采取多元觀的智能論中,最有名的是l. l. thurstone的基本心智能力論、j. p. guilford的智力結構論、r. j. sternberg的成分分析論、及gardner的多元智能論。gardner根據(jù)自己對智力的獨特看法,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超越了狹隘的傳統(tǒng)智力概念,更能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智能活動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能夠全面評估學生的智能,提醒我們警惕iq的神話。
2、啟示之二--正確地評價學生
多元智能理論更可讓我們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智能性向,客觀公正地給予其積極、肯定的評價。讓在不同智能上各有所長的學生,獲得自我肯定與他人的尊重認同。而這正與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如前所述,傳統(tǒng)上,心理學家把在智能測驗中有良好表現(xiàn)的人界定為"聰明",但這個方法忽略了人類各種潛在智能。這種情況在注重學業(yè)成績的我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地區(qū))尤其顯著,以致其他智能的發(fā)展不受重視。這樣的智力測試對判斷學生的潛能無濟于事--它僅僅表明某個學生善于或不善于這種標準化測試。我們不應用學生不能做的事,而應用他們能做的事來判斷他們,教育應集中開發(fā)個體的潛能。我們鑒定個體智力程度的目的不是衡量他到今天為止所取得的成就,更不應該是給個體貼上"聰明"或"愚笨"的標簽,而是為了在其原來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發(fā)展。從這一意義上,gardner的評估方式值得參考。
以狹隘的傳統(tǒng)智力觀念為基礎的應試教育,在我國已經(jīng)肆虐多年,使教育的目標日益窄化與僵化。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智能的廣度上常是殘缺不全,在生活的因應上捉襟見肘。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了一種更完備的智力觀念,為我們在教育目標上展現(xiàn)出更開闊的視野。目標體系的重構,可以改變我們評價學生的視角。
3、啟示之三--真正的因材施教
理論的價值在于它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多元智能理論對于教育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前面已經(jīng)提到,iq智力測驗不外乎篩選和診斷兩個用途,而篩選和診斷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發(fā)現(xiàn)和區(qū)分個體的智力特征,采取相應措施,揚長避短,簡言之即因材施教。但我們現(xiàn)在知道用iq智力測驗來評估學生能力的做法,已受到懷疑甚至否定,原因就在于除認知能力 (cognitive ability) 之外,還有其他多種智能存在。僅僅通過iq智商測驗并不足以全面衡量學生之間各種智能的差異。比如,兩個iq相等的學生,一個有較強的邏輯--數(shù)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另一個在音樂、舞蹈方面有特長。同樣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兩個學生采取的教育措施可能全然不同。
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重視學生在學業(yè)上的成就,基本上不重視其他智能,往往忽略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潛在智慧及能力,浪費了學生的潛能。而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教育的任務就應該是促使個體盡快地在其所具備天賦的那些智能渠道里充分發(fā)展,同時又提供機會,以促使其較為薄弱的那些智能得到提高,揚長補短,因材施教。對上述兩個學生,iq智力測驗下的結論是兩者適合同一教學模式,而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則應相應地施以不同的教育。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應用--多元智能教學
老師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的教學方法,我們都不陌生。這種口頭單向傳授與講述,讓許多學子對學習愈來愈不感興趣,常常是臺上滔滔不決,臺下黯然失色。"多元智能教學"告訴我們,學習可以是輕松有效率的,學習者本身也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發(fā)展、獲得成就感。"多元智能教學"就是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具以因應每個學生的差異。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但是在國內尚屬起步探索的階段。下面就以我校英語教師孫玫琪的一堂區(qū)級公開課《computer》為例,從"多元智能教學"的視角來進行分析。
step 1:presentation: film fragement
通過播放電影片段,一下子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同時又切入本課主題--computers。
step 2:explain the whole text
全部過程使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簡潔明快,文字、圖象、聲音、動畫、數(shù)字電影并茂。在講述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時,size越來越小,用一個巨大的矩形和一個小方塊做比較,牽動了空間智能,使學生在頭腦中描繪出最初計算機的龐大無比與現(xiàn)今微電腦的小巧方便;speed越來越快,通過不同時期的一系列數(shù)據(jù)比較,運用了邏輯--數(shù)學智能。
step 3:summary of the text
用自己的話概括復述全文(retell the text),要求學生充分調動語言智能。
step 4:listen to the tape to have a review
用"聽"去感受,運用了音樂智能--聽覺,來強化主題?!?BR>step 5:discussion
與他人一起討論,需要合作與配合--人際智能。通過分享觀點,可刺激學生省思,討論的題目:"will the computers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rains?"也足以引起學生省思;省思完成后,將想法化為語句表達出來,此時便運用了內省與語言智能。
step 6:homework
write a two-paragraph composition comparing a computer with human being.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but make a conclusion with your words and feeling. 同樣,需要學生省思并很好地組織與運用語言。
雖然這樣分析,卻并不說明我們就已經(jīng)在進行"多元智能教學"了,即便有,那也只是出于自發(fā)而不是自覺。同時,由于學科特點的緣故,某一學科的教學肯定會側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智能,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上例,在英語教學中,主要發(fā)展的畢竟還是學生的語言智能,同時也涉及其他智能,但于肢體-動覺和自然博物兩種智能卻難以顧及。所以教案的設計必須緊扣主題,才不致本末倒置,不知所云。"多元智能教學"的作用在于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視角,即體認到教學原來可以如此多樣化,時刻提示我們在進行學科教學時,除了以語言智能和數(shù)學-邏輯智能為標志的傳統(tǒng)智能外,還應注意到學生其他方面智能的訓練和發(fā)展,并使這種意識由自發(fā)變?yōu)樽杂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