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句成語“望子成龍”,可見中國的父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的心情。然而,深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的中國人,對于早期教育存在著許多觀念上的誤區(qū),“早慧早夭”就是其中之一。不少父母對于孩子的聰明早慧既高興又害怕,他們擔心過早用腦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導致早選夭短壽。一些試圖進行早期教育的父母常惴惴不安地就此寫信詢問兒童教育專家,而有的家庭卻因此而阻擋孩子本來很好的發(fā)展勢頭,有意讓他停頓下來,放任自流地玩。那么,如何認識早期教育與健康的關系呢???
科學研究表明,早期的學習不但不會損害大腦,相反會促進大腦的發(fā)育。生理學揭示,嬰兒出生時,就具有和成人一樣數量的腦細胞,而六個月的嬰兒的腦細胞在形態(tài)上不斷成熟 ,機能上不斷分化。3歲后腦的重量已達成人的2/3,大腦皮質細胞機能的分化基本完成。成了7歲,大腦的結構和機能已逐步完善。通過腦電圖我們可以看到,幼兒的大腦雖尚未發(fā)育成熟,但卻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適應性。因此,擔心早期教育會引起大腦“超負荷”而損傷大腦影響健康,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有個別的神童早夭,是一種偶然的事情,從中根本尋找不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與此相反,倒是有大量的事例表明早慧的“ 神童”平均壽命高于一般人。??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已有不少文章專門介紹他母親對他進行的早期教育和他的早熟,他活了83歲;從零歲開始教育而成為最著名的“神童”的德國的卡爾·威特,9歲上大學,14歲當博士,16歲任柏林大學教授,是上個世紀歐洲的法律權威和研究但丁的權威,他也活了83歲高齡。我國唐代詩人李白一生嗜酒如命,晚境凄涼,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 很是神平,他壽滿61歲:而一生顛沛的“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的杜甫,也活到了59歲,在他們那個時代可謂壽星了。我國現代從“神童”到才子,由才子到大學者的郭沫若,一生坎坷奮斗,仍活到87歲高齡。國外有人對400位名家的壽命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是:他們平均壽命66.7歲;其中發(fā)明家89歲;最短壽的詩人也達58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可謂我國早期教育的搖籃和試驗基地。在學習期間,學校對這些“神童”進行了定期體驗和嚴重的健康監(jiān)督。情況表明,他們不僅智力高超,而且各種基本體質數據如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握力等都超過同齡少年的初中孩子。由此可見,進行早期教育會損壽短命的說法近乎荒謬。??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要不要進行早期教育,而在于如何進行早期教育??茖W的早期教育應該是以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展、多方培養(yǎng)、因材施教作為自己的指導方針,以嬰幼兒的興趣活動為基本的教育原則。這樣的早期教育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智力發(fā)展,而且可以進一步促進他們身體的健康發(fā)育成長。正如世界公認的神童維納在總結他自己和其他神童的經驗教訓時所說:早期教育就象服藥一樣,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正確掌握“藥”的劑量。??
愿我們年輕的父母們摒棄陳見,走出誤區(qū),大膽而科學地進行早期教育,為早日提高中國的人口素質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